在職場上當口譯
2021-08-30
我已經忘了第一次被叫去做翻譯的時候了,其實我在畢業以前也有過一些展覽打工的翻譯經驗,但畢竟職場是全新的領域,我不知道自己要面對的是什麼也完全無從準備,那種充滿未知的恐懼很嚇人。
還記得剛到職的第一個禮拜我就被叫去新竹出差,要幫從韓國來的工程師翻譯去解決一個產品問題,公司也沒給什麼文件,硬著頭皮就上場了。只記得當時幾乎只求雙方工程師都有理解對方在說什麼,其他什麼都不管了,也沒辦法多想。雖然出差是順利結束了,問題也講了,但當時在場的人中只有我會韓文,沒有人能幫我打分數,我永遠不會知道當時的自己離及格有多遠。
回到工作情境上,我希望能留一些筆記給自己:
「愚膽」在合理的範圍內大膽嘗試
事後想想,在公司裡的第一場翻譯事件幾乎全靠當時的愚膽來解決的,但也是這種不管對方懂或不懂就嘗試翻譯、不懂就換一種說法的方式,讓事情可以順利解決。我覺得自己的強項在於快速統整資訊和找尋詞組的能力,加上學校紮實的訓練和大量韓劇的薰陶(?),也能臨場反應把不懂的專業用語用英文照翻,這或許是讓當時熟悉該領域的工程師可以理解的原因。
優先重視精準和效率
我曾經短短上過日文的口譯課以及一些講座,在看到前輩們的現場口譯後,當下便已經很清楚自己沒有打算繼續往口譯上鑽研,在口譯這件事上也許一輩子都會不夠格。但既然公司偶爾會指派我在工作中擔任這個口譯的角色,那也只好盡力而為了。除了愚膽,我自己的第二個策略是優先做意義上的傳達。(順譯)
不是說修辭不重要,也不是說口譯技巧不重要,而是在職場上如果主要是在於談生意、做定期報告等等,策略上可以著重在大綱翻譯,而非逐字逐句地翻譯。以前在學校做翻譯訓練時學到的關鍵字抄寫對我有很大的幫助,職場上如果並非是演講簽約等談話內容已定的場合,逐字逐句翻譯的做法有時候會來不及抄寫,反而漏掉重要資訊,或是讓會議進行變得過於冗長。
有時候我會在抄寫關鍵字時就使用需要轉譯過去的語言,聽中文時用韓文關鍵字記下,聽韓文時用中文關鍵字記下,這樣當要開始翻譯的時候就能直接順句子。
如果需要翻譯的內容是屬於一個雙方都對內容有足夠認知,且關鍵字通用的狀況,那甚至也不需要考慮去尋找雙方語言中的對應詞彙,可以直接用英文詞彙直接翻譯。這和研討會、演唱會這種面對大眾的口譯比較不一樣,如果我們確實知道在場的人都對該領域有詳盡的認知,也對講述內容中的英文詞意有所理解,這時把力氣花在正確傳達句意,會比找出正確的轉譯詞彙更重要。(例如RFQ—報價邀請書,這個如果在我們的工作產業屬於常識的話,那與其翻譯成報價邀請書,不如就講RFQ吧)
適時打斷
職場上會比在展場或是研討會翻譯上更常遇到主管同事「忘了」翻譯的存在,厚臉皮在會議中舉手打斷或事前跟同事溝通設定好打斷的暗號也很重要。
針對工作領域準備常用辭彙和句型。如有機會先看到簡報,先挑專有名詞和數字做準備
之前在公司為亞洲區總經理翻譯的時候,曾經出糗的狀況是把數字算錯,主要是韓文數字和我們中文一樣,是百、千、億、十億這樣上去的,但換算成英文時,千萬會是10M,億是100M,百萬以下的十萬是100K……以此類推,我曾經遇過有客戶用韓幣來寫報告,現場也用韓幣來說明,但翻譯時老闆希望聽到用美金金額來報告,不小心數字就念錯了,嚴格來講這也不是翻譯問題,但此後只要遇到有數字的報告,我拿到稿子都會自己先換算好寫小抄。
至於專有名詞也是一樣的意思,大家都知道韓文會把各式各樣的外語直接轉化成韓文發音來表示,如果事前沒準備、又沒聽過那些辭彙的時候,常常當場就傻掉了。我曾經栽過的有品牌名稱 루이까또즈(LOUIS QUATORZE)、데상트(Descente),這些都是下場對答案時會發自內心「哦~」一聲,但已經明顯太遲的案例(笑)
確認清楚背後的意義
如有聽不懂的東西要不怕丟臉在翻譯出來之前先做詢問,這點順著剛才那一點,有時候難免會有聽不懂的地方,如果判斷是連對應英文都做不到,那就要停下來做詢問,這和第二點直接用英文常用詞彙比較不一樣(剛才是屬於我們自己知道該詞彙的意思,也清楚自己翻譯的對象會曉得)。任何段落只要有可能會影響後續的認知,那就必須翻得確實。雖然身為一個玻璃心又臉皮薄的人,寧可先做準備也不想上場時有不會的東西,但我在上場翻譯前會洗腦自己說「人非完人」,把傳達這件事做好比驗證自己沒有不會的東西更重要。
當然有時候老闆是在開玩笑的,如果無法判斷,最好也是稍微暗示一下或直接詢問是否可以直接翻,給同事和主管留一些些反悔的餘地。
隱惡揚善
聽到對方比較無理或是嚴肅的討論,我通常不會當場翻譯,這是我自己揣摩出來的結果,我發現很多高階主管、經理級以上的人,他們即使不會我們說的外語,但察言觀色的能力非常強,或者剛剛好就會一點點,又剛剛好對方無理的話他們聽得懂……,這時候滿考驗我們的臨場反應,可以盡量婉轉的傳達意義,視情況不翻但筆記要做好做滿,回頭如果老闆有要求或者有影響當次討論的結果,再翻出來給自己人參考。
其他平常可以做的—— 認識自己的不足,多聽別人怎麼說話
我覺得這點最難,主要是我們也花了四年好好的、紮紮實實的把基本功都打好才畢的業,甚至也有去國外交換、用該外語好好的生活過一遭,但一踏到職場,卻好像忘了怎麼說話一樣,真的會有滿大的挫折。我比較後悔的是到職之前沒有先買一本商用韓文的書,也沒有修過這堂課,如果可以,應該要先熟讀再上場,約莫三年間,我也的確是一直在韓國同事的影響下,慢慢建構了職場上的講話方式,但每回遇到不一樣的狀況,還是會覺得怎麼學都學不道地。
如果單就韓文部分來說,有幾點是目前我覺得可以先留意的部分:
*特別留意對象敬語、主體敬語、客體敬語
這部分真的很困難,學校就算教了也比較會少有練習機會。尤其是主體敬語。
(主體敬語——主語是長輩的時候把長輩的行為動詞/形容詞後加上으시的文法,例如:부장님 방금 나가셨어요. / 팀장님이 말씀하셨는데, 업무추진비에 대해서, 지금 어떻게 하고 있습니까? ),從經驗上就是要練到熟練到不行,最好是做夢也會講對,才能在職場上用得上手。我想主要還是需要大量的練習以及天分,大量聽和大量說比背文法有用,有時候會看到一些外國人會覺得這個無所謂,但其實這都會影響韓國同事是否能把你當自己人的關鍵,畢竟對韓國人來說敬語是一個從小到大就內建的功能,聽到敬語用不對,即使意識裡知道我們是外國人,但他們的內心還是會覺得很尷尬的。
(如果在職場上是以其他專長取勝的話,其實也可以走韓文一直講不好的『外國人』路線>< 雖然我自己的自尊心沒辦法這樣做,但有時候跳脫韓文圈,其實也能跳脫韓國長幼輩分的箝制,也是一種不錯的策略,特別適合沒打算久待的人……這部分純個人意見 :P)
*說話對象的敬語變化
當有人平常只對我們說-요型,但突然變成主語敬語家好加滿的時候,雷達要趕快打開,就跟中文一樣,除非平常寫信很恭敬用「您」,如果有人突然講話也用「您」,這就是準備吵架的氣勢,不是想要有禮貌。(看韓劇吵架最準哦!)
*作筆記的時候注意自己的輩份關係
應該大部分的新鮮人都跟我一樣是剛畢業就進公司,這會讓我們面臨一個容易變成막내(老小)的狀態,辦公室的所有人甚至有的當兵回來的同期都能用非敬語使喚你,這時候如果剛好我們還沒有太多韓國職場經驗,難免會學到一些只有上級可以對你說,但你不能對大家說的話,要格外注意。像一個新卒下班時對還在公司裡的大家說 그럼 수고~(那就、辛苦啦~)這種,真的很可怕,我希望今生都不會再看到。
註:如果上司、前輩下班了你還在公司,可以對他們說들어가세요.還有一個說法是수고많으셨습니다. 您辛苦了,這句話我滿經常看同事對上司說,但應該屬於有爭議的說法,可以斟酌使用,可參考這個網頁說明. 不過수고하세요.下對上就真的不能用了,要小心。
最後就是在職場上常會發現,一個資深員工在跨語言溝通上傳達力都會比新手好很多,這並一定是因為外語能力的高低,而是因為合作默契。我在跨國公司工作時,常常會發現工程師之間用根本不成句的英文也能溝通,最後我發現,那是因為他們可能已經一起工作了好幾年,早就熟悉彼此的講話方式了,而這部分作為譯者其實有很多參考的地方,有時候適時使用對方的說話方式來翻譯,說不定會有更好的溝通效果。
再來就是精進本業也很重要,如果是業務,就把公司內業務領域的知識都建立好,如果是產品經理,那就盡可能把公司型錄網頁文字之類的內容看熟,這些說不定在未來某天會議上會變成很好的工具,而活用該領域工作上常使用的說法對職場翻譯來說通常也有加成的效果。
最後這篇主要是關於在職場上當口譯時的一些情境和經驗分享,也許就全職口譯而言都是一些比較基本的概念,但仍希望對想要了解怎麼在職場上臨時或長期擔任翻譯的人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