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期的跨國旅程和費用

2021-10-11

(這篇文章開頭寫於2021/8/4)


臨出門前我緊張得胃痛,因為這次不是一般的旅行,而是在Covid-19席捲全球之後,我們好不容易再次踏出國門,距離去年二月從韓國回來已經是一年半了,如果再算上2019年八月去的西班牙,這是將近兩年之後我第一次再坐上超過十小時的長途飛機,原本就稍微有一點恐機症的我,因為幾乎忘了搭飛機的情景,變得更加緊張了。

桃園機場一切如常,喔不,其實很多事情都不一樣,戴口罩是已經太習慣了事,幾乎讓人忘了疫情前大家是不戴口罩的。Check-In時地勤多要一張PCR檢測報告也花了比較多的時間確認整趟行程入境,這些都還好。真正讓我困擾的是,機場不能吃東西了,不能在出發前吃個牛肉麵、去Lounge吃點點心(Lounge有開,但只有提供瓶裝水)。這真是太奇怪了,甚至連公共淋浴間都關了,一切都讓人覺得似乎是恢復不了常態了,好一個武漢肺炎啊。

已接近午夜的飛機來說,機場人倒是算多的,八月時仍有許多人往來美加,從候機室的人數看,班機也接近客滿了,大多數看起來都像是準備去就學的學生和家長。台灣人的防疫意識很高,不少人都穿上全套防護衣和面罩,這點從今天回頭來看(十月中),反而有種魔幻的感覺。

紐約的甘迺迪國際機場的移民官據說問的問題比平常多,但並沒有要求出示PCR文件,在那之後從領取行李到出關其實整個效率都有疫情前的水準,直到踏出關口,我才發現來到另一個世界了,2021年八月,世界好像只剩下亞洲還在谷底閉關一般。

我感到害怕,因為等待計程車的時間可以看到除了台灣班機下來的人以外,其他人都非常悠哉,許多人沒有戴口罩,許多人戴著口罩但拉到下巴,台灣人真的是台灣人呀,這下我真的懂為什麼說疫情守下來有很大部分真的是靠台灣人的自律了,看到許多台灣人連到紐約之後的接送都安排好了,就覺得我可能是台灣人中最為僥倖的那一個。(因為我什麼都沒有準備……而且在等候通關的時候因為太熱還把面罩拿掉了……)

不過真正讓我開始覺得台灣出發前的場景非常魔幻的原因是,當時的紐約應該也是每天上千人的確診數,但當我們抵達旅館從計程車上下車時遇到的那對穿著得體的男女。

他們似乎是剛剛從聚會出來,在酒精催化下非常開心的模樣,臉上都洋溢著活潑幸福的笑容,他們攬著彼此的腰,伸出手臂朝我們招手,配上路燈打下來的光芒和路邊兩側牆上生動的油漆畫,看上去就好像浪漫喜劇電影裡的一幕。

過了一會兒我才發覺她們那麼高興的原因是大半夜的居然有計程車剛好停下,她們熱情的跟我們攀談,等到兩人搭上計程車離去之後,我鬆了一口氣,一方面是結束了不擅長的陌生人對話(非常害怕要解釋台灣不是泰國 唉呀) ,另一方面是,我從來沒想到有一天可以重新看到他人口罩下生動的表情,沒有口罩的臉居然可以這麼自然。

於是我明白了,疫情終將結束,這個世界還是充滿希望的。


後疫情時期的跨國旅行衍生費用

疫情之下不得已的出國行程多了很多費用,這趟探親之旅,在有關檢疫的部分,大略的流程和費用是這樣的:


從台灣出發

在我們出發之前,剛好衛服部宣布為了減輕民眾負擔,公立醫院的PCR檢測費將有補助,原先在私立醫院的檢測費(急件,當天領取) 是本國人台幣5,500-6,000不等,外國人台幣7,000。在衛服部宣布之後,部分公立醫院就調降成本國人4,500,外國人5,500了。(不過我們在醫院付費時,醫院連同外籍的P一同收了4,500,不確定是否因為有健保卡和居留證的關係)

考量到預約的簡便性和費用,我們選擇了三軍總醫院的松山分院,這裡原本是台北空軍總醫院,搭計程車時司機這麼告訴我。

關於整個檢驗流程,期間我和幾個有出國需求的朋友討論過多次,沒經歷過之前大家都覺得光從了解各醫院的預約方式到取得報告,有太多不確定性,搭機時程的安排和需要實際領取文件這件事也讓人擔心如有意外沒有配套方案,但經歷過後倒是覺得整體上都滿順利的。

在有了三地不同的採檢經驗後,我覺得台灣的流程與其說是繁雜,不如說:擁擠和處處充滿人工。希望大家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想表達的是,疫情之下追加的檢測工作和高度的人工作業真的讓醫療人員多了好多工作量,他們真的好辛苦。

然而我無從得知,台灣選擇使用大量人工的原因,有些醫院仍使用email人工接受預約,而有些醫院則是用原本的預約系統加掛門診項目來當作檢測的預約,算是滿靈活的變通方式,但幾乎沒有一個醫院為了這些檢驗做一套全新的頁面或系統來支援,且幾乎都會要求另外手動填寫PDF的文件表單,這可能讓醫院人員還需要另外謄寫資料進系統。整體來說我覺得是多了很多彈性,但無可避免的,就是這些都變成了醫療人員多出來的工作量,也增加了許多不確定性,這或許是許多人在準備這件事之前很惶恐的原因吧。

三軍總醫院的檢驗流程是這樣的:抵達現場之後要填寫基本資料,做了功課的我們已經填寫好了表單帶去,到了現場人員要求補寫上原本表單上沒有空欄的聯絡方式,之後就是排隊等著報到,事前的掛號次序則幾乎不做參考之用。

報到時發現用線上掛號系統預約的紀錄和報到時護理師使用的系統並沒有完整串聯,加上使用掛號系統預約會有檢測人是否為該醫院的「初診病患」的問題,由於我們都沒有在相關醫院看過病,在找尋個人資料上花了非常多時間,也可以看到護理師在手上的表上抄寫很多姓名等註記,當下只讓我覺得這些工作反覆做上好幾個月真的相當疲累。

好不容易報到完畢,接著就是排隊等候採檢,這個階段台灣是在戶外進行的,醫生待在透明檢驗室,只伸出雙手戳我們的鼻子(沒有謠傳中的痛,醫生技術好到被戳的感覺好像只有一秒)。

因為不用再次叫號,其實過程非常快。雖然這裡也出現了找不到我的檢驗袋的問題(看來和前面報到時資料沒有串聯是同個問題),但護理師很快的重新申請了標籤解決了,非常敬佩他們現場在數十人排隊的高壓下仍非常敬業且殷勤的幫助大家解決問題。

當天下午六點我們重新回到醫院,拿到了整份熱騰騰的檢測報告,上面還有印章,拿在手上非常有實感。


從紐約出發

前面說到台灣的方式很多人工,但充滿著靈活變通,這裡相對的就是歐美的作法,似乎是在有限的人力下,幾乎每個地方都在很初期都建立了新的系統專門去因應疫情下的檢測作業。

一開始我們最擔心的還是檢驗的類型是否符合當地的規定,瑞典的要求是這樣的:

The following types of tests for COVID-19 are approved: Antigen test, PCR test, LAMP test and TMA test. Antigen testing is available in the form of rapid tests for ongoing COVID-19 infection and is usually the test referred to as a “rapid test”.

幸好City MD提供的免費Rapid Test有符合規定,所以就在旅館附近的City MD做了現場預約,預約號碼只是一張紙條,但很快就會收到簡訊告知可以到某個頁面確認目前檢驗的號碼,跟台灣餐廳的預約是一樣的概念。

在附近吃早餐溜達了兩個小時後發現檢測速度幾乎是龜爬般緩慢,眼看號碼一小時只爬了兩三號,但手上拿到的號碼是29時,窮緊張的我們決定還是回到City MD 確認一下,抵達時櫃檯有好幾個人員,人數多到有點不自然,且都有點臭臉,好像除了同事以外不想多跟外部人員多說幾句話。我們很快就被請出去了。

「號碼沒到不要過來,也不能在這邊等」。

又聽到他們對另一個才剛踏進來的人說:

「今天的號碼都發完了,明天再來」不管對方怎麼拜託都沒有被接受。原來拿到號碼牌已是幸運。之後我們在那附近試著找了其他的City MD也只得到要等好幾個小時的訊息。在漫無目的的散步過程我們看到了某個燈光昏暗的藥局也提供檢測,但要花費台幣三四千塊,看起來也怪怪的。

神奇的是在那之後號碼突然飛了起來,我們回到City MD 重新用Kiosk機填表,然後就等待叫號進診間。P說醫生非常熱切的和他聊天,問他去歐洲的相關規定還有計畫,充滿熱情甚至過於熱情;而我則是遇到一個非裔女護士,看起來對我毫無關心,只是遵循SOP詢問有沒有過敏之類的問題,我回答的每個答案都會獲得她非常不真誠的「perfect」和「alright」,我差點忍不住笑了出來。

最後她說都好了,我現在去叫醫生進來。

「你看到他就可以走了」。

啊,我在內心裡大笑了,原來這裡有規定醫生一定要看到病患是嗎?結論是我有看到醫生,是一個亞裔男子,他只走進來跟我說聲祝旅途愉快就送我出門了。

最後最後,City MD是用email寄送報告,但上頭沒有「檢驗時間」,所以我們又回頭到診所,幸好是能拿到整份包含名字和檢驗時間的完整報告的,到這一刻真的覺得還有時間內回到診所拿報告真是感激。


從瑞典出發

在瑞典採檢是相對之下比較平淡無奇的經驗,也是先在網上預約再去現場報到,但人少非常多,採檢室是在Quality Hotel的會議室,但為了和飯店客人做區隔,有另外一個專屬的出入口。PCR檢測的費用是一個人995 SEK,約3,100台幣

在這裡比較特別的經歷是護理師們看起來非常輕鬆,也會聊天,且因為人數很少,幾乎不用等候,同樣是個別在診間做採檢。這裡不同於其他地方是從喉嚨採檢的。我其實更痛恨從喉嚨採檢,因為拿棉棒戳喉頭真的跟催吐沒兩樣呀。

報告也是當天半夜用email寄到信箱的,報告也是三地之中最簡略的,只有一頁白紙,但寫了幾項非常重要的資訊。


返台

返回台灣的飛機過境德國和土耳其,越接近台灣,旅客的謹慎程度似乎越來越提升,從部分有口罩到都掛口罩和戴上面罩等等,但都沒有出發到美國前看到的那種全副武裝大陣仗。

在土耳其登機門的巴士上,我聽到有位伯伯用台語在和朋友聊天,他說:「這整車的人都要去隔離捏,啊怎麼還是那麼多人要去。」

哈哈哈 這很幽默。我也很驚訝整班班機似乎比較少台灣人,反而不少拿著留學簽證的學生和一些商務客。

抵達國門時,心情意外雀躍。機場同樣動用了大量人力來管控,每個人臉上都帶著笑容,語氣也充滿溫暖,雖然如預期的是有很多程序要走,但機場的人員實在讓人感覺非常親切。

這個階段是讓我覺得最數位化的地方,線上填妥的表單自動輸出成一整份檢疫通知,上面有完整的中英文檢疫注意事項和日期。不知道為什麼我的手機並沒有照先前說明的收到這份檢疫通知的連結,但現場人員很快就協助指引我確認手機號碼以及提供另一種掃QR code重新Log In的方式取得這份文件。

我們在入境關口前領到了接下來要採唾液的樣本瓶和自己的姓名條,在自動通關前有移民官協助確認PCR文件,確認的內容非常仔細,包含檢測時間和檢驗的項目和姓名。順道一提的是,美國沒有這個步驟,歐盟(丹麥)也沒有,基本上都是備而不用。

最後再領取行李後(行李據說還經過了完整的消毒才送上輸送帶)就出關在引導下領取到另一份隔離期間自我測試用的居家檢驗套組,再被領導到機場外的唾液樣本採取區,做完這一切後就能拿到一張檢疫貼紙,返回計程車等候處,開始接下來十四天的隔離生活。

隔離相關內容請參考:兩周隔離需要準備什麼?


總之整個過程從下機包含領取行李花不到一個小時,跟平常相比落差一點都不大。這個效率充滿驚奇,整個流程也可以看出所有人員都做過非常多的演練,包含動線和問題排除等等,其實相對之下比在其他國家都要讓人感到安心,台灣真的是充滿驚奇的國家,看著這麼多外籍旅客順利通關,也讓人感覺整體印象和效率是會讓人感到驕傲的。


因疫情影響衍生的費用:(台幣)

  • 台灣PCR 4,500
  • 瑞典rapid test 3,100
  • 防疫計程車 800
  • 防疫旅館(15晚) 54,750
  • 檢測計程車 1,200

共約65,000台幣,這就是後疫情時期出國的衍生成本,還不計入因為疫情關係班機取消變更的額外費用,都可以來回一趟日本了 唉。

再次希望沒有人需要參考到這篇文章,讓我們很快回到體驗世界不用這麼難的日子吧。


—告訴我你的想法—



如果不希望留言刊登在這個頁面,也可以利用下方表單,留言將會寄到我的信箱,有任何想法或建議都歡迎在下面留給我知道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