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第四章——Full Time MBA的第一個 Block

2022-11-16



三週前禮拜結束了MBA的第一個Block,考完了所有考試,從開學到現在大概兩個月。

(前面的三週一週兩週、一路改到三週才寫完,MBA的日子真的過得太倉促了 哈哈)

荷蘭的學制通常8-10週為一個block,但不用想得太複雜,簡單來說就是沒有上下半學期的概念,兩個月左右就完成一個學期,每個Block結束會以考試或是交報告等方式給予成績。一個Block裡面會包含不同的科目,視系所而定。


本來一直認為這一年會是Gap year放鬆學習的時間,還能順便去歐洲各地好好玩,原本沒有預期課業會那麼重,但真正完成之後卻覺得好充實,甚至超出我的期待。

TIAS商學院對我們非常好。

(這個起手式好像業配……,但我拿畢業發誓,真的沒有業……)

會這樣說是有原因的,因為跟著走完兩個月的課之後就自然覺得一切都相當合理,學校似乎非常顧慮我們的學習成效,課程安排很有整體性和連貫性,例如學術寫作學完馬上會有課程需要寫到學術作文;在邊學永續管理的同時,管理會計課程也會提到應該怎麼串聯傳統會計概念及永續管理,相互可以銜接運用,也能彼此互補。

在學期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有很多課程已經先行上線了,確保我們在踏進課堂時不至於不知所措。

其中我自己覺得最好的地方是TIAS的Full-Time MBA人數只有40個人,需要很多互動的荷蘭文課又切成兩個小班,上課品質很高。

身為一個上課會忍不住跟教授互動但又時常擔心自己說錯話的人,這個班級大小讓我感覺非常「安心」表達。很多同學也有這樣的感覺,所以課堂上的互動度程度非常高,真的可以從很多同學的提問、講師的回答中學到非常多東西,尤其是那些跨文化性的視角,很多平常真的想都沒想過。

一開始我還擺脫不了以前上學的經驗,看著課程的英文名稱完全預期不了課程內容,或是自己在家抱頭說:「我不想上統計啊啊啊!迴歸分析是什麼?!為什麼要考試!」,但開始上課之後學到很多實用的案例,又突然對這些課產生了很高的信心。


上課之餘,我常常回想起自己來讀商學院的動機。

我對自己沒有商學院背景卻做商務相關的工作感到非常沒有自信,我自認「底氣」不夠。

不過奇怪的是,我卻成為其中一個在課堂上和教授講師互動很多的學生,我有很多問題,也有很多經驗可以分享,因為上課的內容實在有太多切中之前工作的內容了,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關鍵字、概念,就能讓我把以前上班的煩惱都串聯起來,甚至找到解法,真的非常神奇。

這讓我覺得來上MBA的時機、同學的組成都太過巧合了,我很感謝這個機緣湊巧。

(怎麼辦,講太多好話感覺真的很業……XD)


荷蘭的學校生活怎麼樣?

純文組,又是傳統外語學院出身的我,一開始就面臨很大的衝擊,首先是MBA讓我感覺以前好像從來沒有認真上過大學——會有這個感覺的原因是,以前的讀書系統似乎只要照著教材背就好了,有些課甚至就是每堂跟國高中一樣,上課就先抽考默背單字、大考則是考文法填空或是翻譯……。整個大學過程中我似乎沒有太多需要寫理論的課,就算有也是很涼的通識課,教授會很輕鬆看待那些考試的「中文小作文」 。

但荷蘭這裡的MBA動輒給非常多的指參(指定參考讀物),很多學術論文,讀了上課不一定上到,但不讀遇到課堂討論就會壓力很大,偏偏同學中會有那種不用提前念,但在上課中被教授點到還是能講得頭頭是道的神人。

所以,一週有幾天的時間,我居然要念書念到晚上十二點。 (據說台灣商學院也是這樣子的,是我大驚小怪了……)

各種課程都有很多的小組討論,需要大量靠小組力量完成一些學習。分組一開始就安排好了,學校適當的打散了所有語種和族裔。

在這裡我覺得學校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預設小組討論會有文化衝突或是問題發生」,所以還安排了小組寫花時間寫Team Charter,並且鼓勵我們每週做團隊Feedback,這件事帶來了我人生中目前最好的團隊合作經驗,有可能會影響我的一生。


第一次的小組討論

在寫完小組章程之後,我們很快就有了第一次的課堂討論。

可能工作和PM脫不了關係吧,每次接到一個任務我就會很直覺去劃分作業時間點、衡量能力、評估作出答案的可能性,拿到任務到分配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自然而且一氣呵成的流程,我甚至不會去想是不是有必要這樣做。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今天需要做到一個小時內讀完文獻、討論出小組答案,我會在腦中會馬上略算文獻的份量、粗讀大概要多少時間、需要預留多少討論時間、答案完成度可以到幾成……,這些計畫在拿到課題的五分鐘內就能做完,但在一個陌生的團隊,這一切變得非常不可控。

在第一堂管會的討論上我很快就發現,我的組員沒有讀案例,而我雖然讀了,但這是一個我非常不熟的題目——我不會

於是我們決定趕快開始讀,而讀的過程中,我和其中一個反應很快的組員順手就寫出了第一題的答案,但這時候另一個組員卻發難了:「為什麼?」

於是我們又分別花時間和他解釋為什麼有這個結果,但他卻不斷表示不理解,於是我們只好輪流用不同的角度來解釋我們解題的方向,解釋到第二輪時,大家都有點不耐煩了,而且後面還有好幾題我們完全沒有頭緒,時間卻不夠用了。

這時候卻開口說話了:「我覺得我們不要擔心時間,我們是來學習的,大家都要一起了解題目再move on才是對的!」

當下我非常崩潰卻要盡全力不要把心情寫在臉上。

以前學的PM技巧、或說職場生存之道在這裡完全瓦解,因為族群不同的因素,我甚至害怕去點出一些很致命的問題,很怕不小心踩到歧視或是不尊重文化的大忌。同時也需要面對自己的慣性思考——「教授說30分鐘後要抽組別上台發表答案,所以我們要分配好時間找出答案」

這個思考是對的嗎?

在經歷過更多小組討論和磨合之後我已經有了答案,也慢慢找到實現我個人期待及小組成果的方式了,這個我想留在下一篇分享。


談談永續發展 Business & Society

第一個Block裡面還有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活動——去阿姆斯特丹運河撿垃圾,以及思考循環經濟的本質。

這是企業永續入門課的活動。在上這堂課之前,我甚至不知道什麼是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系統思考(System Thinking)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Material Sustanibilty等非常基本的永續概念。

以前作為膚淺的公司小員工,總覺得企業的永續辦公室好像做的事情都相對表面,沒有對社會或環境有太多直接的幫助,即便有一點點助益,和企業本身的量體相比,規模似乎還是非常小。更因為企業永續的活動內容和市場拓展沒有實質的關聯,我曾經覺得企業的永續活動和我沒有直接的關係。

來到荷蘭才發現這裡對企業永續這個課題已經有非常多的檢討,非常多的研究著重在避免Green Washing,以及創造新的架構來實踐企業永續,很多新創在設計企業核心產品的時候就已經把永續策略和課題擺在最前面,甚至認為「回收」是非常低層級的永續行為,最好能做到產品設計初始就能想到循環應用或是對社會和環境帶來正面影響的策略,並且除了自己之外還要推己及人,連供應鏈都要回頭檢視。

而原本就對社會環境帶來不良衝擊的企業,就算事後用盈餘捐錢給環境保育、新型能源也都不能算是實踐了永續重大性(Material Sustainibility),因為企業的核心價值並未改變,即使做出了回饋社會的舉措,都只能稱得上是一種「慈善 Charity」行為——所以最好的創業是在創業初始就確立自己的商業模式具有永續價值。

這個上升到企業核心價值的永續觀念讓我深深反思管理這件事,接著在每堂理應和永續無關的管理獨立課程中不斷接連提到永續對管理的重要性,也會討論如何落實,這讓我覺得荷蘭對永續的重視並不是空話。


我還記得有同學問到:「怎麼監督企業持續做永續活動?要抓怎麼樣的時程?」 教授的回答是:「我會覺得已經太晚了,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了,這不是企業要不要做的問題,已經是不得不做、做得太慢的問題了。」

實際上在這裡生活的社會氛圍也是,即使有些品牌活動看起來也非常表面,但如果不去做,就有可能受到社會抨擊,也會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幾乎每一個品牌都在往自己的事業核心發想永續發展。

當然這個議題如果只是表面寫一寫,好像又太樂觀了。

實際上課堂上有很多尖銳的問題迸出來,我們來自開發中國家的同學們拋出了這些問題:

「我們真的只能想得到賺錢和生存啊!我們的國家沒有空間去想永續,我們那邊的人真的不會想要怎麼從商業核心去改變,因為賺錢都很不容易了!」

(在這些話背後沒有說出口的可能是:「你們這些已開發國家談的就是把你們回收到不能再回收的衣服丟到我們國家來救濟,那連我們都不要的衣服你要丟到哪裡去?」)

說真的,我非常期待他們在每堂課都問這樣的問題,我非常渴望知道教授會怎麼回答 (笑) 。

每堂課的教授都根據他們的風格給出了不同類型的答案,我覺得雖然不能盡如人意,但相信那些同學的收穫會比我們更大。我的其中一個同學就說,那他要開始思考太陽能板生意了,因為這是一個再生能源。還有更多人想著如何在歐洲學習經驗再帶回自己國家。

不像我突然覺得有點悲觀,因為這表示我大概不能創業賣不環保的毛線呀。(希望有人能懂 T.T)

在上完第一個block後,我對創業和企業管理的思考,突然有了180度的轉變,要賺錢的玩法很多,但要從永續開始並且要堅持永續,需要的是從頭到尾的觀念轉換,也需要很多創意,可能有很多事業根本還不存在。

總結第一個Block


繞了一大圈,想回頭來說在阿姆斯特丹運河撈垃圾的活動。

去阿姆斯特丹這天大家都還很不熟,邊撈垃圾邊尬聊可能是很好的破冰吧 (就算沒有,也能觀察個性,從誰願意接手垃圾判斷誰是好人,只能說學校真是用心良苦——真心這麼覺得 :P )。

當天我們有三四艘船上運河,據說前幾天已經撈過一遍,所以聽到船夫說會有數量競賽的時候還想著兩小時撈到一兩個就不錯了吧?

而且運河那麼美,好難相信有多少垃圾:


結果剛開始就撈到那麼多瓶子,還不包含其他分類的:


最後一船清出來的量排除大型廢棄物之後還有這麼多:


瓶罐和零食塑膠袋不用說,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例如吃到一半的便當盒、半隻鞋子、菜單、裝修廢棄物……

我不能算是非常有潔癖的人,一開始要用手把垃圾從網子裡拿出來分類還可以忍受,但大概到了中途就覺得有點想吐,因為要回收那些瓶罐,我們還得把瓶蓋打開把液體倒掉(請自行想像)。

我們的船發現了一個裝有淡棕色、淡黃色液體的瓶子……

就是這個瓶子讓我發現某些同學真的非常英勇非常值得結交……

另外在這個撈垃圾競賽背後,雖然我們組用撿來的菜單酒瓶和玫瑰花編出了一個美麗的約會故事拿到了最佳故事獎,但心情還是有點惆悵的。

因為你不會想在運河裡撈到酒瓶。

更多運河撈垃圾資訊:Amsterdam Plastic Fishing**


寫完這篇時我的第二個Block也在如火如荼進行中,有幾個highlights很期待下次分享。回到學校是我近幾年來做過最好的一個決定,我好喜歡。


—告訴我你的想法—



如果不希望留言刊登在這個頁面,也可以利用下方表單,留言將會寄到我的信箱,有任何想法或建議都歡迎在下面留給我知道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