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台灣人的韓國料理指南(韓國料理推薦)

2022-10-9

「韓國有什麼好吃的?」我經常被問到這個問題。

太難了,這題的難度不亞於:「去台灣應該要吃什麼?」先不論個人喜好,聽到這個問題,首先大腦需要先進行分類,接下來還要考量入門難度。

從來沒到過台灣的外國朋友問這題,和已經很熟悉台灣的人問這題,得到的結果應該會很不一樣。前者我們可能會回答保守牌——鼎泰豐、春水堂,再進階一點丟出——皮蛋、臭豆腐給那些追求新鮮刺激的人,但後者……,嗯,答案真的無窮無盡,回答林聰明砂鍋魚頭好像不夠有誠意,講家裡附近那家虱目魚粥似乎有點太便宜,但……就真的很好吃啊!對不對?!

至少我自己,住在國外時最想吃到的其實是薑母鴨,放一大顆高麗菜好像菜不用錢。


意思是,韓國料理這一題,其實也是有入門門檻,韓國人推薦的菜未必都符合我們的口味,先認識一下大分類和基本常識,可以有效避免踩雷,並且繼續往下鑽研下去——這就是這篇文的原始宗旨,希望大家可以和我一樣掉進韓國料理的大坑。

這篇會寫到

  1. 剛去韓國的時候可能會遇到的食物衝擊 韓國料理的衝擊

  2. 去韓國要吃什麼?韓國料理指南

裡面包含怎麼點餐、去烤肉店怎麼點等個人經驗分享

  1. 寫給不能吃辣的人 在韓國不吃辣的方法


因為不熟正式的羅馬標音,本文中的羅馬拼音運用這個網站的轉換器轉換,採用其中的一般用法,也歡迎隨時來信詢問


第一章——韓國料理的衝擊

想看重點可以快轉到:去韓國要吃什麼

這幾年韓料盛行,除了打從一開始就很熱門的韓國烤肉、還有因為韓劇大紅以及連鎖店進駐讓大家跨年必點的韓式炸雞,現在還有很多韓國菜大家也很熟,所以最近這類的問題甚至都縮小範圍了,問題從:「韓國有什麼好吃的?」變成「哪家即席辣炒年糕最好吃?」真是個好現象。

不過對於第一次去韓國的人,就算已經吃遍韓料,去韓國前還是不要掉以輕心,否則很容易跟我一樣在初見韓國時就先被嚇瘋。

關於在韓國吃飯的故事,我曾經有過好幾個文化衝擊,第一次去日本可能頂多只是突然意識到便當可以整盒都是冷菜,但第一次去韓國如果一開始拿捏不好,真的是震撼教育。因為會出現在台灣的韓料不是略作過修改,就是因為在世界上的流傳度足夠,才有辦法踏出韓國國外,而實際上最日常的韓國料理,很多人可能在辣度上就過不了這關,即使我已經是個吃辣的老手,偶爾為了同伴著想也會拜託餐廳做不辣一點,但是這不太有用,因為就跟日本的辣度三等於不辣一樣,韓國的不辣有可能是台灣的中辣。


去韓國餐廳想問東西不辣的可以這樣問:
(XX는) 많이 매워요? (XX)很辣嗎?
맵지 않게 해주세요. 請幫忙做得不要太辣

mani maewoyo
maepchi ank’e haejuseyo


但就我個人經驗,請餐館做不辣,因為很多菜更是本身要有辣味才好吃,所以被嗆的機率極高,阿姨可能會跟你說幹嘛不點別的本來就不辣的菜,這時候需要厚著臉皮堅持,但就算堅持了,碰到最後上菜還是很辣的機會也不小。所以如果是完全不能吃辣的人,可以參考這篇其他的料理避雷–> 請點這裡看不能吃辣怎麼辦

另外是我自己個人的自覺——本身其實不是一個能夠很快適應飲食的人,所以才有機會留下這些故事。

最後,聽過許多人的鬼故事,我還是慎重建議:不太會韓文的話,一開始請務必慎選餐廳,選知名景區附近的餐館最保險,至少會有英文菜單,店員也通常比較善於跟外國人溝通。(此處的「會韓文」是至少要會拼寫、準確念出韓文字且聽得懂對話才能算會),Google 翻譯雖然有用,但翻不出來的機會很高,有高機率雞同鴨講,在韓國遇到不能溝通的店員,敗興的機會也是非常高。


廣藏市場的血腸與雪濃湯

第一次去韓國玩的時候沒什麼錢,非常克難,一天要吃幾餐都要好好計算,而且當時韓文什麼字都看不懂,Google翻譯還不強,又剛好重感冒,各種不利條件加乘之下,最後只能隨便在明洞附近找粥店吃,以及或許也吃了禹英禑最愛的飯捲,但是點了什麼實在不太有印象。

另一個則是廣藏市場,第一次去嘛,最有文化衝擊的市場當然要去了,剛好那時候好像有哪檔韓劇拍到主角愛吃雪濃湯和血腸吧,當然要吃了!

不過市場環境很雜,加上有很多當地叔叔伯伯擠在攤位邊的位置上吃,感覺很尷尬,最後就決定打包回去民宿吃(現在知道了,這完全是錯誤決定,韓國的菜可以的話,只要是熱菜都不太適合打包,良心建議)。

那時候韓國環保意識也不強,食物就是用保麗龍盒或塑膠袋裝著,在住宿地打開包裝聞到味道時就已經有點扛不住,湯湯水水的實在不容易吃,味道也是帶點豬腥味;血腸看起來更是可怕,就是烏漆麻黑的,聞起來也怪怪的……。

奇怪了,為什麼韓劇裡面特別是小孩都愛吃呢?到底魅力在哪裡?(韓劇裡面的小孩不是愛血腸就是愛辣炒年糕,偏偏這兩項我都覺得還好而已)

這裡有個插曲,這次去韓國專程找血腸鍋來吃的時候,也的確遇到一個媽媽帶全家去吃,吃完媽媽還溺愛地對女兒說:「怎麼每次吃血腸你看起來就容光煥發呢?」女兒看起來也是喜孜孜的,看來真的是小孩聖品。而時隔多年,縱然我還是不明白血腸的魅力,但卻突然變成這類湯飯的大粉絲,深深熱愛各種下水湯飯,完全是以往預期不到的。

Nongmin Baegam Sundae Main 농민백암순대 본점 (農民血腸鍋) https://maps.app.goo.gl/LD2BNbibvkrxxrij6


再回到那個好多年前的廣藏市場血腸。總之,我硬著頭皮咬下了,裡面的腥味直接從鼻腔竄上來,加上裏頭還有意味不明的冬粉雜碎,咬起來不順口。這一口直接斷定了血腸在我心裡徹底死亡,反正之後幾年,我直接對血腸敬而遠之,連裝都沒辦法。

不過故事還沒完,不是還有一碗外帶雪濃湯嗎?我是一個不求甚解的旅遊者,反正那時候只覺得雪濃湯這名字很美,湯色也是濃郁的白色,看起來像豚骨湯,但卻不知道實際是什麼。後來當然知道了,這就是牛大骨湯,而裡面的肉底是一些內臟或是水煮的牛肉塊,通常切得比火鍋肉片厚一點,但比牛肉麵的牛肉薄。

整體聽起來是很容易上手的東西對吧?不就是牛肉湯嗎?是,其實不應該難的,台灣牛肉湯也很普遍,但那時候吃下第一口的我卻傻了,想說我是上了韓國的詐騙船了嗎?這麼難吃的東西怎麼會被推崇呢?——當然……結果只是因為我傻,沒想過雪濃湯要自己放鹽,我們住在民宿,沒有鹽巴可加,外帶當然也不會放一包鹽巴,結果就是吃了一碗淡而無味——「純享」湯底的牛肉湯,而這個事實,我居然等到一兩年後再回韓國交換,才知道我錯怪了阿姨,錯怪了雪濃湯了。

雪濃湯現在也變成一項我很愛吃的韓料之一,和곰탕(牛骨湯)是同一類,是去韓國必嘗料理之一,雖說都叫做牛肉湯,但韓國做法偏向久熬牛骨,所以會帶白色膠質,並且主要做低調味,上桌再讓客人調鹹淡,和台南牛肉湯有點差異。另外這裡的吃法都是配白飯一起吃,吃起來像在吃湯飯。

備註: 平平都是牛肉湯,主要有兩種,一個是雪濃湯 설렁탕 (seolleongtang),是用牛骨下去熬的,所以通常上桌也會有牛骨;另一個則是空湯/牛骨燉湯 곰탕 (gomtang),不少人錯翻成雪濃湯,因為真的很難分。
不過後者是沒有骨頭的(請見下圖),所以常常會看到家長帶小小孩去吃。蠶式樂天百貨裡面有一家「秀河東 수하동」,上菜快速,育兒友善。更重要的是,韓國料理經常很辣,這類完全不辣的菜式就適合筆記起來。


秀河東牛骨湯
수하동 곰탕 (suhadong gomtang)


學生食堂的泡菜豆腐

在廣藏市場踩雷之後,我開始對韓國料理有點害怕,除了不懂得正常的調味以外,各式不知名的調味小菜也很難適應,我開始懷疑之前從韓劇獲得的認知,是不是大錯特錯。

時間很快就快轉到申請交換出國的時候,因為宿舍不能提早搬入,所以我先住在民宿,然後一個人找了天先去學校探路,中午時間到了就走進了學校食堂,開始找東西吃。學校食堂常常會分成韓式和西式或日式各出一個套餐,韓式通常會有個鍋配飯,西式和日式經常出現炸豬排,或是非常韓式的義大利麵,份量很大,口味一般。

最後我繞了一圈還是不曉得該吃什麼,只看到食堂旁邊有一小區放著一盤盤單品,上面有一盤至少看起來還算認識的泡菜和豆腐,我就端了起來加買一份白飯配著吃。

啊……泡菜好辣,豆腐完全沒味道,邊吃眼淚邊掉,我用筷子和著泡菜和豆腐,想辦法分配好適當的份量一口一口吃下去。

事後才知道沒有人會這樣吃,那個泡菜和豆腐,通常是給買了主餐覺得不夠的人配的小菜。不過我也不是那麼天真的那個我了,那時候的我,吃的是身在異地的焦慮和寂寞,過兩天就好了,食堂裡的菜變得什麼都好吃。



第二章——去韓國要吃什麼?

所以講了那麼多,去韓國應該要吃什麼?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下面各類各選一樣填滿各餐,還要記得預留甜點時間,以免錯過韓國各家潮流甜點店。

至於在台灣也吃得到的韓式炸雞倒是可以考慮省略(或是晚餐後留點空間買來當消夜吃,再搭個便利商店買的泡麵)。我自己覺得,韓式炸雞在台灣表現得非常好,不用特別重複,畢竟出國旅遊每餐都非常珍貴,從台灣難找的吃起就對了。


韓國烤肉

台灣曾經有一陣子很流行銅盤烤肉,是把肉片和洋蔥放在銅盤上烤,多半有調味,有時也會放些韓式冬粉。不過去了韓國以後才發現,銅盤烤肉反而沒有那麼熱門和常見,直火炭烤或電烤還是主流,如果想要特別找,也可以google 以下關鍵字:

銅盤烤肉:동구이 ( donggui)
銅製的烤盤則叫做 동구이 불판 (donggui bulpan)


當地人都怎麼點肉?

台灣後來受到韓劇影響,開始很流行豬五花肉,但這個在外地也非常難找到跟韓國一樣的五花肉厚度,所以如果是第一次去韓國,會推薦一定要點五花肉(삼겹살,samgyeopsal)吃吃看。

那如果已經去過好幾次,就我個人的喜好,其實近年來都直接跳過五花肉了,都會直接點豬背頸肉(목살,moksal)、 豬頸心肉(항정살,hangjeongsal)排骨(돼지갈비,dwaejigalbi)

原因是五花肉通常要烤到出現油花之後等皮烤焦脆、油收乾才吃,肉質比較有嚼勁,也比較肥,而豬頸肉則是保有一點嚼勁帶點油花,但肉質比較軟嫩,雖然都叫頸肉,不過前者是靠近豬的上緣,後者則是靠近豬頸中間部位,通常後者比較貴,但是絕對物超所值。


在韓國的烤肉點菜法

一般是按照人頭數,一個人頭先點一份。但記得是一個人頭一份,不是幫每個人把每個想吃的品項都各點一份。

例如有三個人,大家想吃豬五花和豬頸肉,可以點兩份豬五花加一份豬頸肉,總共三份。或者豬五花、豬頸肉、排骨各點一份,建議不要一次就點滿三份豬五花、三份豬頸肉……

通常一人份上來不一定會吃飽 (每家店的份量各有不同,商業區的可能偏少,大學附近的店一份會給很多),但配上一些白飯或是冷麵等主食,或是多點蒸蛋、涼拌菜也是一種趣味,一開始先不要點滿,慢慢點才不會失控。

(別忘了這邊的文化是還有第二攤、第三攤呀 :) )


如果是算重量的,我都會一人先算100g,加總一下,兩個人點個200-300g,邊吃再看要不要再加。


講到烤肉,我有很多夢靨,一開始對重量的不熟悉讓我在帶台灣上司去吃韓國烤肉的時候都非常焦慮,很怕點不夠沒誠意,但又怕點太多被嫌不知米價,而且有很多時候,店家的一人份其實不是能吃飽的一人份,要加點副食才能接近吃飽……。上述是我經過一番血淚終於學會的成果,同時也非常期待高人跟我分享怎麼點才會賓主盡歡 (請在下方留言 跪謝)

方便點餐用的韓文筆記:
목살 1인분 주세요
항정살 1인분 주세요
(翻譯)
請給我豬背頸肉一人份
請給我豬頸心肉一人份
(標音)
moksal 1inbun
hangjeongsal 1inbun juseyo


至於哪家比較好吃?我覺得韓國搞砸烤肉的店都活不久,基本上每家看起來有人就可以去吃,不會差到哪裡去。根據一個樣本數沒有很大的調查,配餐越單純的越好吃,原因是韓國的烤肉店,一般不會像在台灣的韓式烤肉一樣從煎餅到血腸湯、到炸醬麵、到春川辣炒雞都點得到……(這樣的暗示是不是很明顯XD),這幾類一般是不會混在一起的。就跟薑母鴨店硬要賣牛肉麵一樣,有點不倫不類,也會讓人懷疑這家是不是什麼都做得不太好吃。

那硬要推薦一家烤肉店的話,這家是我去韓國必去的店:

벽돌집60-5
대한민국 서울특별시 강남구 테헤란로81길 60-5

菜單非常簡單,就是肉肉肉,然後有一些泡菜鍋、冷麵等填飽肚子的副食,兩人的話可以兩種肉品各點一份+兩碗白飯,這樣差不多可以吃七八分飽,邊吃邊看看喜歡哪種肉再續點就好,重點是老闆會幫烤,可以吃得很優雅,而且小菜的醃芝麻葉很好吃,泡菜鍋雖然簡單但也是很讚。

另外烤肉類裡面,我還很愛烤牛腸 (황소구이, 황소곱창, hwangsogui, hwangsogopchang)、烤腸 (돼지곱창,dwaejigopchang),要特別注意後者是豬腸,通常比較細嫩(?),比較像台灣滷味攤可以夾的大腸,想吃韓式特別口味請找前者。
腸的部分,還大腸鍋這個選擇,請往下滑,誠摯推薦。

新村烤牛腸 신촌 황소곱창(本店)




羊肉串

最後一個也是動不動想要犒賞自己的時候會想吃的烤肉類京城羊肉串(경성 양꼬치, gyeongseong yangkkochi) 是幾乎每區都有的連鎖店,雖然不一定要吃這家,也可以找別家羊肉串(양고치,yangkkochi),但就好像品質稍微穩定一點。


京城羊肉串的來源應該是中國內蒙一帶,主要賣羊肉串、羊排,撒上孜然粉和辣椒粉超美味,邊吃邊看烤串在機台上轉轉轉很有趣,因為不用自己烤,是和朋友大聊特聊放鬆喝啤酒的好地方。

似乎大部分的分店都有中文菜單,而羊肉串算是中華料理類的一環,所以除了烤串以外,還有賣鍋氣很重的炒飯、炒芥藍菜、鍋包肉,以及其他麻辣類的附餐。

而點法也是建議先點一人一份,或是一份烤串一份主食,不夠再加。


湯飯類

講到湯飯類,我正在想要不要再開一篇大寫特寫。由於我本身很愛吃白飯,又很愛白飯吸飽各種風味後的滋味和口感,湯飯類對我來說是個寫都寫不完的大坑,先前已經寫過這個主題,在這篇裡面會以我自己的喜好程度排序介紹幾種。

先前的文章請參考: 韓國庶民料理—豬肉湯飯豆渣鍋

PS: 這個小節我把所有可以跟飯混著吃的菜式都寫在一起,但韓國人其實不把我以下說到的這些菜式都歸為一類,雖然都可以跟白飯一起吃,但如果跟韓國人講說想吃「湯類(탕류 tangnyu)」,想到的多半會是純清湯類、湯體較多的菜式,而講到「湯飯」(국밥 gukbap)也有很固定的指稱,和中文說的「湯類、湯飯類、鍋」概念不太一樣
,所以如果要參考這篇,可以把括號後方的韓文複製貼上,會更明確。


被我擅自歸在湯飯一類的料理:


牛肉湯 (육개장,yukgaejang)

也是另一個一吃成主顧,驚為天人的存在,這次去都沒遇到店家開門真的欲哭無淚。有一點門檻,因為非常辣而且不能調整,另外就是我只服這一家,去其他家吃不喜歡不能怪我~

文培洞牛肉湯(문배동 육칼,munbaedong yukkal)
地址


因為這家牛肉湯的分店在公司附近,住在首爾將近三年裡,我維持著一兩週要去一次的紀錄,它讓我深愛不行的原因是因為永久不變的豆芽等涼拌小菜非常爽口不膩,另外牛肉湯會附麵條和白飯,根本碳水化合物炸彈,但是會胖又怎麼樣,好吃真的不能忍對吧?

PS:麵條好吃的關鍵是會過冷水。另外一個冷知識是韓國有一款泡麵就叫牛肉湯(육개장,yukgaejang),可能因為通常最便宜味道最穩定,所以長年熱銷,當消夜很讚,只是味道跟真的牛肉湯差非常多,不知道為什麼取這個名字。

另一家牛肉湯
相較之下就比較油……



馬鈴薯豬背骨湯(감자탕,gamjatang):不贅述。

開玩笑的。

馬鈴薯湯在我第一次從韓國搬回台灣之後真是魂牽夢縈的存在,想吃到自己試做了一次完全大失敗,當時喜歡的原因是因為它把我愛吃的馬鈴薯和白飯結合得如此完美,加上迷一般的芝麻葉,每次都是衝著碳水化合物去的。後來因為這道料理要兩人以上才能吃,我就把最愛改成了別的湯飯。TMI是這道菜每次在海外點都大失敗,也不知道為什麼。

血腸湯 (순대국, sundaeguk)

也是因為它的本體是湯飯所以讓我深陷其中,只是至今我還是只能吃「只有肉」的版本(拿掉血腸),請記得點燒酒配。

兩家推薦:

●三成站傳統血腸(전통백암 순대국,jeontongbaegam sundaeguk)
地址:대한민국 서울특별시 강남구 테헤란로81길 37

這家通常都排很長,要先進去寫號碼排隊,但是翻桌很快,很值得等

●宣陵農民血腸농민백암순대 (nongminbaegamsundae)
上班時間中午也會爆滿,寫號碼畫位,其他時間還好


去血腸店記得要加點水煮肉수육(suyuk),喜歡血腸的人也可以再加點,水煮肉吃起來就像台灣路邊麵店賣的黑白切,但是可以品嘗韓式芝麻油沾醬


牛腸鍋 (곱창전골)(gopchangjeongol)

解酒湯又能吃到牛腸,下面這家真的隨時都大爆滿,牛腸很有嚼勁,吃完可以放入烏龍麵吃,真的很難敘述的飽足滋味:

中央解酒湯 중앙해장국 (junganghaejangguk)
대한민국 서울특별시 강남구 대치동 영동대로86길 17


現煮鍋類

這篇寫完之後,才赫然發現我沒寫到幾項經典鍋類,即席辣炒年糕、部隊鍋和春川辣炒雞!


即席辣炒年糕(즉석 떡복이)
( jeukseok tteokbogi)

辣炒年糕應該不是很陌生的東西,但我發現大部分的外國人不知道有即席辣炒年糕這種東西,其實就是把攤販會賣的辣炒年糕改成在你面前煮,另外會加很多別的料,像我就很喜歡裡面會放的鳥蛋跟魚板。

(這方面我覺得台灣人跟韓國人似乎食性滿像,都很愛邊吃邊煮 哈)

邊煮邊吃的即席辣炒年糕感覺年糕本身更軟Q,也有吃到不同食材的趣味,對本身並沒有很喜歡辣炒年糕的我來說反而變得更能接受。

不過這道料理也是一道碳水炸彈就是了,因為吃完會加麵或炒飯唷!

部隊鍋 부대찌개
(budaejjigae)

雖然放到最後才寫,但還是要慎重表達我對部隊鍋的熱愛,也是一兩週必凹同事中午去吃的好料。而同時我也知道同事每次都猶豫是因為部隊鍋一人份要10,000韓圜以上,對一般人午餐7,000-8,000的預算來說是貴了點。再來就是太香了,吃完全身都會留下味道。

部隊鍋大家耳熟能詳了,不過韓國真的好吃非常多,有很多知名連鎖可以選,而即使不是連鎖通常也都非常好吃,歡迎大家去吃部隊鍋加麵又加白飯,碳水爆炸一下 :)

春川辣炒雞

這是在我開始在韓國工作以後,別人問我最喜歡的料理中,我會回答的東西,當時豬背骨湯已經被我拋在腦後了。春川辣炒雞近年在台灣韓料中也時常可以見得到,但我總覺得辣度不足或偏甜,也不太喜歡整面起司焗烤般的作法,所以也很推薦到韓國吃吃看正宗風味。

吃春川辣炒雞要多預留一點時間,從頭開始煮的那種店最好吃,但也會等很久,等到馬鈴薯片熟通常都會接近餓瘋,我還很深刻記得只要中午去吃春川辣炒雞或部隊鍋,就不能安排下午一點半的會議,因為12點出去,一點半不見得晃得回來。

最後還要加點一個炒飯。



海鮮類

講到韓式料理的時候,海鮮料理似乎比較少被提到,我在想可能因為海鮮通常要新鮮才好吃,而且多半是功夫菜吧,這點台式的清蒸做法也很能凸顯魚的鮮美,當然韓式作法在台灣就比較沒有市場了。

私以為要吃到好吃的海鮮,可能要往南部走,到釜山可以盡情吃生魚片一類(韓式鮮魚片和日式鮮魚片略有不同,以辣味提味,非常值得一試),不過在首爾我也經常吃到以下這類也是配白飯特別下飯的海鮮類:

燉白帶魚(갈치조림)
(galchijorim)

用蔥薑蒜及辣椒醬燉白帶魚,外層很有味,內層很鮮嫩,愛吃魚的人極推,非常下飯,只是要注意多刺。

南大門市場附近的市場有很多隱藏小店,只可惜此處真的只有老奶奶,不會韓文的人可以拜託一下韓國朋友帶你去,雖然也有機率他們會覺得這個家裡也吃得到為什麼要去,那就只能說可惜了,那就拿著這篇指括號的韓文吧,會有用的。

明太魚湯(동태국)
(dongtaeguk)

通常是和白蘿蔔加青陽辣椒一起燉,湯底雖有辣味但多半較不厚重,可以吃到魚的鮮甜味,有時會帶魚卵,魚骨偏大且不雜亂,對不擅長吃魚的人而言非常友善。

下圖左為燉白帶魚,右下為明太魚湯

另一家賣的明太魚湯
這家每次都有魚卵(곤이,goni),我覺得每次都是衝著這個魚卵去的


人參雞 삼계탕

(Samgye-tang)

雖然很陳腔濫調,但初次來首爾必吃,而且一定要去景福宮旁邊的「土俗村 도속촌(dosokchon)」,我記得第一次吃14,000韓圜,好像越吃越貴如今應該超過16,000韓圜了吧,但真的紅得很有道理,至今仍然是我心目中最好吃的人蔘雞,只是可能吃不太飽。

麵館

刀削麵(칼국수,kalguksu)和大王水餃(왕만두,wangmandu)
是那種極度平凡無奇可是每次吃都覺得非常溫暖贊不絕口的料理,真的沒有說謊。一個禮拜總有一天,我會想去明洞麵館吃刀削麵配很多的泡菜,如果有閒錢就再點一盤水餃吃,重點是非常平價,一碗麵一般落在7,000-8,000韓圜。

雖然叫明洞麵館,但其實到處都有。 現在想到大王水餃,都會想到「我的出走日記」的名場面,雖然水餃台灣也很常吃,不過韓國水餃(他們叫「饅頭 만두 mandu」)滋味還是不太一樣。


炒碼麵(장뽕,jangppong)、炸醬麵(짜장면,jjajangmyeon)
這次真的不贅述。韓劇都會演,幫派和律師事務所都很常叫外送炸醬麵以凸顯事業很忙(誤),我自己覺得好奇這個口味可以試一次,但台北的韓華園其實就很好吃哦(意思是可以省起來吃點別的)。另外我都點炸醬飯而不是炸醬麵,而且不管點哪種,每次都吃不完。

炒碼麵


冷麵 냉면 (naengmyeon)
曾幾何時也是我吃不懂的韓料之一,因為從小到大吃湯麵都是熱的居多,第一次吃到冷麵,總覺得湯好淡,也覺得冰冰的口感很不協調,直到吃到好吃的才改觀。不過至今還是覺得每個人的「人生冷麵館」跟鍋燒意麵一樣見仁見智,就不特別推薦哪家了。

有興趣的會很推薦專程找平壤冷麵跟韓國一般冷麵比較看看,我自己覺得平壤冷麵比較有風味。

有點忘了這個是不是平壤冷麵

豆漿冷麵


特色料理

醬蟹(간장게장,ganjanggejang)
如果有人只打算在數年內去韓國一次,我經常會推薦這道料理,因為真的在全世界都不好找,而且非常高大上,通常很精緻,在一餐內可以體驗多種螃蟹風味,是能夠體驗韓式料理精隨的名菜,很適合帶長輩去吃。不過另一方面,我卻又覺得這不是一個很能入門的料理,極不適合和曖昧人士去吃,除非是想測試對方。

因為吃起來實在太不優雅了,一定要用手吃到滿手都是才好吃,一口醬蟹一口白飯再配上一些鹽漬的小菜,啊……真是會懷念的人間美味。(常住韓國的人也不是經常會吃得到)

大S和具俊曄結婚新聞出來的時候就又爆出了當年他們吃過的醬蟹,能夠一起吃醬蟹,想必真的是真愛吧 :)

生章魚(생낙지,saengnakji)
就是赫赫有名,還在動的生章魚,屬於嘗鮮用,但是吃起來其實跟去市場買新鮮透抽回家燙完切小塊配啤酒一樣,名氣可能大於美味本身,適合大膽人嘗試,去釜山生章魚和生魚片是標配。

生牛肉(육회, yukoe)
也是第二攤下酒那類,東廟站一帶很多,可以去附近二手市場逛完順便吃吃看生牛肉拌飯,通常會拌芝麻油,推給非常喜歡黏稠口感的人。腥味注意


泥鰍湯 (추어탕,chueotang)

某天前老闆問我們:要不要去吃吃看泥鰍湯 (추어탕),公司附近有家超有名,老實說我有點害怕,這恐怕是第一次我擔心會在同事面前出糗的一刻,萬一不敢吃怎麼辦?但同時又覺得,老闆想帶我去吃這個,可能也是做了我這個外國人已經待夠久了的覺悟吧,是不是代表我終於又往前踏了一步了呢?

實際上吃起來的感想是——好像就是湯飯的變體而已,因為湯的味道很重,融合蔥薑蒜辣椒的味道,很像一般的解酒湯,還有一種吃不出的濃稠豆瓣醬味道,湯底看起來是深沉的褐色帶點橘。越吃會越順口,只是要練習一下把泥鰍解體拿掉骨頭來吃,但又好像,骨頭軟嫩到可以吃下去,很奇妙的口感。

我去過的那家好像疫情期間關門了,否則對泥鰍湯的記憶已經很淡了,還真想回味一下。

泥鰍湯

麻辣香鍋(마라샹궈,marasyanggwo)
看名字很清楚是中國來的,近年不知道為什麼莫名大紅,或是至少我身邊的人很愛,感覺是新型紓壓料理,和麻辣火鍋一脈同源。

點法和即席滷味以及火鍋非常像,可以自己選自己要吃的食材,麻辣當然是重點,要慎選辣度。

去韓國卻不會吃辣怎麼辦?

如果完全不吃辣,在韓國也不會找不到東西吃(吃素比較難),稍微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真正好吃的餐廳不太會混雜太多不同路數的料理,不太會像在台灣的韓國料理,內容包羅萬象,會看到部隊鍋旁邊還能點春川辣炒雞或是韓國烤肉。

如果有這種餐廳,我通常直覺會覺得應該不好吃吧,其實在台灣也是這樣,如果一家店又賣蚵仔麵線又賣薑母鴨,是不是會覺得怪怪的?

因為大部分的店家都有專長菜,踏錯店就很難有其他選擇可以點,所以在韓國要能不碰辣,首先就是要了解朋友相約的餐廳是什麼類型,有什麼備案。我覺得通常韓國人有點國際經驗的都很貼心,只要明確講不吃辣,她們多半會找到適合的料理來,問旅館民宿推薦會是個好方法,如果不清楚,有幾類料理可以推薦:

  1. 湯飯店(oo국밥) (gukbap)

  2. 本粥 본죽 (bonjuk):粥品雖然對韓國人來說是生病感冒比較會吃的東西,久了之後也被制約了,身體不舒服就想吃粥,通常有英文菜單,上菜極快,天冷的時候吃一下超棒。優點是到處都有,缺點是分店良莠不齊,建議看下評論。

鮑魚粥

  1. 明洞刀削麵(명동칼국수)( myeongdongkalguksu): 如上文麵類介紹。

  2. 越南米線 pho 베트남 쌀국수(beteunam ssalguksu):去韓國吃什麼越南米線呢?哈,雖說是如此,但韓國的越南米線是真的滿好吃,而且到處都有,不吃辣的救星。

  3. 中華料理店(중화요리):雖然大部分的人認知中的黑色炸醬麵是韓式料理,但在韓國要去中華料理店才吃得到,中華料理店大多有明顯的中國風裝潢,不太會錯過。 當然中華料理店炒碼麵、乾封雞等也是以甜辣為招牌,辣度不可輕忽,但中華料理店也是不吃辣的好選擇,有很多種類可避雷。

  4. 蔘雞湯(삼계탕)、一隻雞(닭한마리)

  5. 煎餅專賣店 (파전,pajeon):海鮮煎餅其實是韓式各類煎餅的一小小類而已,還有很多煎餅值得探索(啊 肉餅真的好好吃~~),不吃辣的人也很適合去吃韓式煎餅專賣店配馬格利酒。

  6. 異國料理 (感覺是廢話)

  7. 烤肉店 (廢話2 XD)


微推薦:
小吃店 (분식점):

(bunsikjeom)

韓國的小吃店(Bunsik shop)大概可以對應成台灣的麵館,餐點種類多,適合一群有選擇障礙的人一起去。如果有不吃辣的需求,通常可以點到紫菜包飯(飯捲)、水餃、魚糕之類的不辣食物,但對第一次去韓國的人來說踩雷度也是極高。

首先是通常沒有英文菜單, (觀光區例如明洞那類會提供),再來是店員普遍是上了年紀的阿姨英文能力有限,另外是小吃店的菜單通常非常長,大概就是熱炒店的水準,容易眼花撩亂。這些就算了,最慘的是小吃店菜單的辣度識別度非常低,上述沒提到的菜裡,出現辣食的機率極高,要能讀韓文才能避雷。

雖然我已經忘了不會韓文的時候了,經驗也許不是很準確,但就算是和不會中文的朋友去台灣的麵店,光是要解釋乾麵有分炸醬跟麻醬、牛肉麵有分紅燒跟清燉,這兩種又有乾的跟湯的,紅燒還有分麻辣跟普通辣……這樣就要花十分鐘了,在韓國的小吃店的感覺也是這樣的。

至於敢吃辣的話,小吃店的現煮泡麵真的好療愈,宵夜時間經常會想去吃起司拉麵,有時候聚餐或加班回家隨意走進小吃店吃煮泡麵,真的會有一天結束得很完美的舒暢感。

上個影片~


PS: 在剛學韓文不久的時候,看不懂菜單是非常正常的,菜單真的是語言一大罩門,但換個角度來說,當看得懂所有菜單的時候,就準備畢業了。


後記

這篇我放在草稿裡寫了非常久,越寫越餓,寫得越多就想到越多,不知不覺就寫了好幾頁,照片平常沒有整理,還有很多找不出來,只能隨時視情況慢慢更新了。

不過雖然寫了這麼多,實際上韓國卻還有很多我也沒吃過的好料,非常期待收到各位來信和我分享韓國料理,已經等不及再去韓國大吃一個禮拜了!


—告訴我你的想法—



如果不希望留言刊登在這個頁面,也可以利用下方表單,留言將會寄到我的信箱,有任何想法或建議都歡迎在下面留給我知道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