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別荷蘭與MBA⋯⋯

2023-12-4

在經歷了斷斷續續在荷蘭找工作幾個月,到九月底租約到期時,我們做了重大的決定,就是先暫停在歐洲的求職,回到日本重新開始。

上一篇所以你的求職進度如何?寫到,我斷斷續續拿到了不少面試機會,除了面試以外,我也參加了一些荷蘭當地的活動、和學校校友聯繫、打聽各公司人資的新職缺消息。其中特別感謝許多素昧平生的人幫忙看履歷和內推,荷蘭當地的台灣人社群真的非常溫暖。

總計在我正式離開荷蘭前,投了80個工作,拿到5、6個線上面試。

所有人包含學校的職訓教練都說只要好好調整CV、好好networking、仔細想想自己要做什麼,最後都會找到工作的。實際上TIAS MBA應屆在年底前就留在荷蘭找到工作的同學非常多,加上簽證給的時間期到隔年三月(2024),可以說是非常寬裕,我也不是很擔心最後留在荷蘭會找不到工作,但在經過慎重的考量之後,我還是決定順從自己的直覺,往下一個想要的目標前進。

這篇想寫寫心境轉換的過程,以及自己努力過的紀錄。


為什麼不留在荷蘭?

生活品質

這條其實很弔詭,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想要去荷蘭發展,最重視的一定是生活品質,似乎沒有什麼可以挑的,但下面我特別想分享實際生活的感覺。

  • 工時和假期
    荷蘭在這點上的好還是很壓倒性的,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資料(如下表),去年2022年荷蘭平均工時是1,407小時、日本為1,607。這個表格上雖然沒有統計,但台灣的工時資料也可以自勞動部查詢,是2,008小時。

    除此之外,在疫情之後,很多公司都採納了hybrid的工作方式,也就是一週只需進辦公室兩到三天。根據荷蘭台灣人的說法,也有不少公司願意讓員工在長假時到母國remote,增加了更多的便利性。

    OECD 統計資料
    統計年度:2018-2022或最近可取得的資料



實際上的工作情形,也可以參考荷事生非的分享:荷事生非-在荷蘭工作真的這麼閒嗎?那得看你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台客J和澤蘭妹:從數字看荷蘭] 誰說荷蘭人不加班?。在我聽到的狀況中,大家雖然普遍認為不應該加班,也很少人會願意加班,但實際上也會有被專案或假期前追著跑的情形,這點在哪裡都一樣。

而問現階段的我,工時是不是一個重要因素呢?由於我在台韓工作的年資很久了,已經掌握了工作的步調,也一直在主管容易溝通的公司(=沒有人管我XD),很少因為政治或辦公室文化因素需要加班,大多是自己很想把事情做完美才加班。所以在評估的時候,反而覺得工時不太是主要考量因素。

當然,荷蘭沒有偷走中午一小時這點還是讓我相當嚮往的,只是這也是有利有弊,下面會再寫到。

如果有天再回去,工時短跟有大量專業兼職的可能性可能會是最大的主因(這也是為什麼去荷蘭留學很不錯,因為還有一年的求職簽,可以在三年內慢慢想要不要用!)。


  • 飲食
    在荷蘭的一年時間裡,大多時候都是自己在家煮飯,外食一餐一個人至少要花15-20歐,即使只是一週一兩餐都很吃不消。之前接稿和上課忙的時候都由P每天煮晚餐,我再帶剩菜當便當,但是很快的我們就發現這不是我們喜歡的生活方式,即使有洗碗機。

    當我們中午都在家的時候就會中午要吃什麼,再一起出門去超市,看著整面的salami、切片火腿、各式切片起司、一點也不好吃的麵包發愁,最後決定回家吃泡麵。(瑞典人問:荷蘭人吃那麼多三明治,為什麼麵包可以做得那麼不好吃?不是我說的⋯⋯我知道台灣人很少吃雜糧打分不準,從來不敢對洋食西餐多做評論 呵)有段時間我真心覺得我媽來探望我時隨便拿綠蔥加鹽煮的白粥最好吃,午餐沒東西吃的時候就會自己熬來吃。

    去超市買火腿和法棍自己組的三明治


    *學校有活動的時候給的餐總是這樣的火腿、salami、起司拼盤,加上簡單的切片法棍或濃湯、沙拉,幾乎每次都一樣⋯⋯

    但這也剛好呼應上面寫的,因為荷蘭上班不會偷你一小時的午餐時間,所以也不太有午餐要好好吃的文化,跟在台韓的習慣很不同。荷蘭人可以隨便夾一個沒有蛋和蔬菜的三明治、或是吃個不營養的可頌或超市披薩片就算數。但是每天的午餐時間其實是我上班最大的動力呀,因為不管是台灣或韓國(甚至是日本!),最期待的就是去吃午餐划算的定食、套餐,常常一大早就在揪團了……。

  • 生活成本
    冬天的能源費偏貴。上面提到現在很多公司都hybrid,但hybrid不得不面對的實情就是增加家裡的支出。我上學的時候P基本上全天在家工作,冬季每月繳的能源費高達台幣9千到1萬2,但房子內又實在冷到不得不開暖氣,非常兩難。可能有人會說找一間能源效率好的房子不就好了嗎?這又牽扯到下面一段要寫到的租屋和通勤問題了。

  • 租屋與通勤
    不知道短期內會不會改善,但現在的狀況就如到底怎麼在荷蘭找房子這篇寫的,荷蘭找房太難了,想長期留下來可能都要往買房走才會有較穩定安穩的生活。不過不管是租屋或買房,都是賣方市場,儘管房價並沒有臺北那麼可怕,但看到心儀的房子想買下,運氣成分還是很高,要寫動機信動作還要快。

    很多人一畢業第一件事就是趕快先找房子,找房子可是比找工作難多了,於是就有很多先找到房子之後才找到工作的情形,這個不確定性增加可能的通勤成本,尤其是荷蘭的火車很貴又時不時遲到,最理想的通勤狀態當然是住在同一城市靠電車或腳踏車通勤了。

    由於通勤是我以前上班最大的惡夢,我不喜歡耗掉太多精神和時間通勤,這點是我最不想妥協的。而一年住在烏特勒支的生活也讓我徹底發現我是一個城市人,假日到郊外逛逛休閒很棒,但如果平常上下班會回到郊區,沒有太多娛樂,或是社交需要跑很遠(去哪裡都要花上30、40分鐘以上)都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這讓荷蘭裡面我們實際想住的地方限縮到只剩阿姆和大Randstad,這同時也表示我必須慎重考慮公司的地點或是在通勤時間上妥協。

    當然,因為家庭的考量,也比較難接受再次短租或合租,等待有機會買房子。(買房子又是另一個挑戰)

    參考荷蘭Open Data統計資料,可以找到荷蘭平均的通勤時間:CBS-Open Data


職涯發展

比起生活的不適應,職涯佔我決定離開荷蘭的比重相當低,儘管在荷蘭找工作的幾個月間我面臨了非常強烈的自信心考驗,也開始懂為什麼大家推薦盡量30歲以前出國唸書,但我沒有懷疑過在荷蘭求職這件事,到荷蘭念MBA仍是我人生中做過的最好決定之一,畢竟當初會想念MBA,主要其實是為了體驗歐洲生活和進修,而不是留下來找工作。

以下想寫的是更現實的問題。

如果你和我一樣決定來荷蘭時已經跨越30歲門檻,之前也沒有念過研究所,那工作年資想必也有了,年資在7-10年間的我們,現在就是職涯的黃金期,決定了接下來十年的薪水、職位跨越的幅度。同時手上拿到、拿過的東西也已經很多了。留在荷蘭的原因,其實最主要的就會是薪酬(拿歐元當然很香!稅前數字也真的很可觀!)還有生活跟工作的平衡。

但是這時候過去擁有的條件會成為很大的包袱,你可能已經有過不錯的薪水或非常優渥的派駐條件了,老闆可能還對你非常好,公司可能大到不在意你請幾天有薪假,又或者工作自由度高,儘管需要加班,但你知道早上九點老闆會邀大家去外面喝咖啡,下午兩點可以出去買下午茶或會客⋯⋯,算來算去,work-life balance的部分沒有很差。除了這些福利因素以外,舞台也很大,在亞洲也有不少兼顧發展和升遷空間的機會。

還有因為年紀超過30歲的因素,荷蘭政府規定贊助簽證的薪水條件也不能低(如下方附註),這表示要更往上競爭,錄取門檻會更高,如果想考慮降級轉職,天秤對面擺的機會成本更重,公司也會更加審慎評估要挑一個轉職的人或是大學畢業生。

接著再看年薪6萬歐元這個薪水門檻,很快拿起計算機動筆按一按就會發現,扣完稅之後跟原本拿過的薪資福利相比沒有差很多。加上把MBA唸完後拿到的亞洲offer放在檯面上相比,很容易猶豫是否真的要在荷蘭降grade拿入門職位,只為了先求上岸?話是如此,senior職缺又是可遇不可求,有可能要規劃更久的求職空擋,端看自己願不願意等。

這是荷蘭2023年高技術人才的薪水下限:Highy skilled Migrant 2023

另外主要是我個人能力版圖的因素。因爲長期偏重在日韓的發展,語言和區域文化一直都是我求職時比較大的優勢,在評估後發現我回亞洲有較高的機會,接下我就繼續問自己:

如果說在荷蘭找工作是為了upgrade人生,那以前都不想妥協的事,現在是為了什麼妥協呢?我能夠為這些妥協嗎?

是為了更好的收入嗎?是為了更多的假期嗎?是為了work- life balance嗎?是為了更好的職涯發展嗎?是為了良好的空氣品質嗎?是為了更方便的歐洲旅行嗎?是為了天空的顏色嗎?是為了容易溝通的公司文化嗎?

天秤擺在旁邊搖啊搖的,最後還是決定先為荷蘭這段旅程劃下一個逗點。

這表示又要再一次越洋搬家了。


荷蘭MBA為我帶來的

現在總算能為MBA做個總結了。對我來說到荷蘭念MBA還是非常重大的轉捩點,正因為到過荷蘭,我才更清楚我人生現階段最想要什麼、最不想要什麼,還順便解了一個我不曾在歐美國家認真生活過的心結;也正因為住過荷蘭,我才知道世界超大,接下來我想去哪裡都可以,這個心態的轉變對我來說不是很容易在一個熟悉的地方就能做到。

而在MBA中自我開發和職涯規劃上,也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強項與弱項,找到下一個十年最想全心全意發展的方向。

關於在MBA中的學習,先前也寫過幾篇,例如:MBA教我的事——跨文化管理之二,之後會再整理成tag。

說來好笑,當我寫下各種利弊時,真的寫下了天空的顏色,荷蘭的景色有著獨特的著色,緯度不同的關係吧。

無論到哪一個國家,融入都是需要付出的,會需要學習語言、會要認同當地的文化價值,而付出這些的前提首先要先有興趣。經過一年的讀書,我發現暫時我對荷蘭的興趣僅止於旅遊和短期生活的體驗,這不表示荷蘭不好住或不適合發展職涯,在做這個決定之前我也和很多前輩深聊過,許多人一路待到永居年限,也都過得很自在。


因為家人要來荷蘭旅遊,我臨時找到剛好要賣二手床墊的台灣人前輩,去取床墊時和她閒聊了一下,問她在荷蘭了住了多久。

「12年了。」

「這麼久!方便問你為什麼要搬走嗎?」

「喔喔,就想回去亞洲打拼個幾年而已。」

打拼呀⋯⋯

現在回想起來,彷彿冥冥中自有深意。


—告訴我你的想法—



如果不希望留言刊登在這個頁面,也可以利用下方表單,留言將會寄到我的信箱,有任何想法或建議都歡迎在下面留給我知道 謝謝 :)